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法院青年干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8-02-28 10:33:5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作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并将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进展和成效前所未有。青年干警是司法队伍的生力军,是法治国家和人民司法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也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受影响较大的群体,我们应该充分考虑青年干警心态和行为的变化,探索完善法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法院青年干警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

    司法改革背景下,不少干警认为在有限的员额制下,留给青年干警的名额屈指可数,法官助理的晋升通道和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有些青年干警存在着观望、信心不足等心理。在面对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时产生的迷茫和困惑,容易导致心理稳定感降低。当前,许多干警认为工作量过大,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现实困难,必将带来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压力。此外,法官遭遇报复、遇袭受害的事件,造成了干警的不安全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减职业尊荣感和归属感。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人本化关爱。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奉行组织内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为基础,以组织内全体成员的优秀技能和敬业精神为依托,致力于干警的关爱,致力于思想的沟通与潜能的挖掘。司法改革的过程,也是一种法院文化建构的过程。原有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有很大改善,随着审判团队等新的组织形式的建立,新的组织氛围和文化也有待于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尊重关爱,尊重干警的主体地位,关爱干警的工作生活。

    愿景式引领。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向往、渴求的愿望和景象, 它既体现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同时也必须能够体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在组织中,共同愿景能唤起人们内心的希望,并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使得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为组织奉献的精神,它赋予工作以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一项在追求蕴含在工作之中但比工作本身拥有更高目的的伟大事业。司法改革中,共同愿景正是通过建立一个高远而又可逐步实现的目标,凝聚青年干警,引导人们一步步排除干扰,推动司法改革走向深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引导青年干警正确处理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的辩证关系。要加强与青年干警沟通,让青年干警全面理解共同愿景,全面理解改革增量。要注重引导青年干警在司法改革中不断超越自我,突破个人利益的藩篱,正确看待政府变革过程的新与旧、破与立、得与失,有整体感,有大局观。要不断优化干警职业环境,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畅通晋升流动渠道,增强职业成就感。

    参与式沟通。管理学上有一个全员决策法则,即依靠信息互通,使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对企业与组织的共同管理。采用参与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它使得教育对象在参与改革的决策过程中能提供更多和更有价值的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能使教育对象在互动过程中调整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契约, 提高心理承受力, 消除许多不必要的心理矛盾, 从而使改革获得必要的群体基础。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充分尊重青年干警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使其参与具体方案设计的决策过程, 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看准、摸透, 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情感式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干警从内心情感上真正得到满足。注重对干警个体心理、行为的研究, 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去激发干警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的热情, 从而增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 实现队伍管理效益和自我发展的双重提升。

    (转载时间:2018年2月28日,

     原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2/28/content_135763.htm?div=-1)

责任编辑:鲁维佳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8年02月28日第08版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