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以其支付方便、快捷等特征受到了不少人特别是年轻群体的青睐,然而信用卡固然方便好用,但若持卡人不遵守规则大量透支,便会产生失信问题,进而引发纠纷和诉讼。5月29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就执结一起信用卡纠纷案,被执行人苏某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并一次性偿还了1.5万元欠款。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2014年2月,苏某在某银行郑州支行申领了一张信用卡,额度为2万元。卡片激活后,苏某多次持卡消费。起初苏某均能按照约定正常还款,2018年后,他陆续有多笔消费形成逾期。截至2022年8月,苏某逾期未还本金13390.52元、利息5400.29元。某银行多次催收无果,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作出民事判决,判令苏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某银行郑州支行支付信用卡透支本金及利息共计18790.81元,并按照《银行信用卡 (个人卡) 领用合约》的约定继续支付利息至实际清偿完毕之日止。
因判决生效后,苏某不仅未履行,还以外出打工挣钱还债为由,四处躲藏,某银行郑州支行向惠济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与苏某联系送达起诉书副本等相关法律手续,但其家属听到是法院的电话,对送达工作不予配合。执行法官又对苏某名下财产状况进行了网络查控和实地查找,并未发现苏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多次上门也没能发现苏某的下落,遂一方面依法将苏某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限制高消费,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被执行人苏某下落及其名下财产线索查找力度。
在5月29日惠济法院冒雨开展的“豫剑执行”集中执行行动中,执行法官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正在家中吃饭的苏某,随后将其拘传回法院。苏某承认信用卡逾期不还一事,但提到还款时情绪颇为激动。苏某称,自己因公司裁员而失业,加之家中还有两位生病的老人要照顾,经济较为紧张,无力偿还全部欠款,请求法院准予分期偿还。随后,执行法官一方面耐心做苏某的思想工作,向其释法明理,严厉告知其再继续拒不执行将面临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组织苏某与申请执行人进行积极协商,最终苏某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约定苏某一次性向申请执行人偿还欠款1.5万元,双方就本案再无其他纠纷。和解协议达成后,苏某安排家人将筹来的1.5万元执行款送至法院,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执行法官也提醒广大持卡人,要树立科学消费观念,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收支状况,理性“量力”用卡,勿超额消费,更应当注意及时还款,避免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信用卡,尽量不要随意出借给他人,以免带来逾期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