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旬的王某,为保障自己的生活在工地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没成想用工单位居然拖欠工资。5月26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通过释法明理与失信惩戒相结合,成功执结这起劳动争议案件,王某拿到了被拖欠已久的1.5万元工资款,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21年8月起,某建设公司雇佣王某到一处楼盘工地做保安,双方约定,月薪3千元。2021年10月楼盘完工后,王某又被安排到该公司另一工地当保安。后因该工地内建材被盗,某建设公司以王某工作期间没有尽职尽责为由,迟迟不向王某支付工资。王某多次催要,某建设公司则百般推诿。直至2022年8月王某离职,某建设公司尚欠王某6个月的工资未能支付。王某此后又进行了多次讨要,某建设公司依旧置之不理。无奈之下,王某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作出民事判决,判令某建设公司支付给王某工资 15000 元。后因判决生效后某建设公司未履行义务,王某向惠济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经查询,发现除名下某银行账户有千余元存款外,某建设公司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干警一方面对该账户进行了冻结、划扣,另一方面积极上门走访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耐心向其释法析理,阐明拒不履行将会面临的法律后果。
“法官,不是我们无故不给他工钱,而是他值班时候不上心,导致我们工地上数万元的钢筋、电线等被盗,责任由谁承担到现在还没查清,所以一直扣着他的工资没发……”“案件执行金额不大,事实也很清楚,员工确实付出了劳动,于情于理于法,你这个工资还是要付的……”“您换个角度考虑,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往小了说履行标的就是自己止损,往大了说是显示出您公司的诚信,为这点钱一直当‘老赖’,账户被查封、招投标被限制,值不值当……”在执行干警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劝说下,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履行,随后安排人员将1.5万余元执行款转入申请执行人账户,至此该案顺利执行完毕。
“法官,要不是你们帮忙,这工钱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拿到手,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收到1.5万元工资款后的王某很是激动,当场向执行干警表达了感激之情。
下一步,惠济法院将以保民生、促和谐为工作目标,积极畅通维权绿色通道,有力维护劳动者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