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欠费、冒充公检法、掉包二维码、伪基站……这些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你是否听过、遇过、甚至中招过?
微信伪装身份、娱乐节目中奖、猜猜我是谁……在五花八门的骗术面前,你是否分得清、辨得出、躲得过?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案件居高不下,被骗的人群也不计其数。以下是营法君收集的几种典型网络诈骗手段,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1.跨境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公安、检察官或者法官,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借口,要求受害人自证清白,协助核查资金账户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为了体现真实性,甚至还会制作带有受害人照片和身份证号码的虚假通缉令,以达到操控受害人的目的。
法官提醒:收到“逮捕令”时问问自己,抓人还需要提前通知,警察是不是觉得自己太闲,怕坏人跑路跑的不够快?
2.兼职刷单类诈骗
在各种群组或者短信息中发布兼职信息,吸引想要用零散时间或业余时间兼职补贴家用的人群,主要包括:打工族、学生、全职妈妈等,工作内容大多是招募网络兼职刷单,声称“回报率高”“工资日结”“不占时间”,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受害人上钩,第一次往往会兑现佣金,待当事人刷单金额较大时,就会以系统卡单、系统错误、激活账户为由,要求事主继续刷单或缴纳保证金。
法官提醒:刷单前问问自己,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好事,为啥能轮到你?
3.荐股投资类诈骗
行骗人通过购买股民信息,抓住部分股民投资失败、股票亏损、急于解套的心理,以提供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内幕消息为由,利用事先购买的盘后股信息,获取被害股民的信任,骗取股民交纳高额会员费。或以介绍投资原油、贵金属、期货、外汇等,私建虚假交易平台,操控涨跌数据,收割投资者资金。
法官提醒: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股票走势特别是中国股票走势,也没有人能在各种投资中稳赚不赔。千万不要听信忽悠去购买高级会员、必赢的炒股软件,更不要去到不明平台炒石油、贵金属、国外股票,这些都是诈骗!
4.打卡APP诈骗
行骗人以促进身心健康、寓教于乐等名目,通过自我激励、团队鼓励、金钱奖励等噱头包装骗局,诱使受害人投入“赌注”参与健身打卡挑战,并向好友进行推广;随后利用软件设置和网络技术,修改奖励数额和挑战规则,侵吞参与者的资金。
法官提醒:越便利的渠道可能越不安全,要通过可靠的渠道下载和使用手机APP,首选是官网下载,其次是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商店。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名目繁多、涉及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路经常“推陈出新”,令人防不胜防。
“三不一要”防诈骗锦囊速速get√,和法官们一起乘风破诈吧!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转载时间:2024年3月20日,
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qDThHPdRe2zrmLlZuZOmQ)